返回上一级

【政策领航·创远方案·掘进机器人】国家矿山智能机器人研发目录发布!创远高新多款产品率先实现产业化应用

2025-09-11

近日,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2025年第3号公告,《矿山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》(以下简称《目录》)正式审议通过,明确提出鼓励矿山企业、装备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联合攻关,加快矿山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应用,推动“险累苦脏”岗位机器人替代,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,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。

作为矿山智能装备领域的先行者,在国家级研发蓝图正式落地之际,创远高新多款相关智能装备已率先在矿山一线实现常态化运营,成为《目录》所描绘的智能化蓝图的“实践者”与“方案服务商”。 

 

 

 

政策引领:《目录》划重点,实现巷道安全高效掘进作业

创远智能化掘进钻车的核心竞争力,体现在其对《目录》要求的前瞻性理解和持续落地能力上:

 

安全操作,全面覆盖不同工况需求

常态化运营中,“安全”是创远装备的首要信条。其构建的“视距遥控+胶囊舱近距离遥控+远程控制”三级操控体系。操作人员可在安全区域内操控设备,彻底规避作业风险,已在贵州紫金矿业、大明矿业等项目中得到充分验证:

(新疆大明矿业项目远程控制画面)

 

环境感知、定位导航,让地下世界“尽收眼底”

创远钻车通过“激光雷达+惯导+视觉”多传感器融合技术,预先构建高精度巷道三维点云模型,并实时生成场景。操作人员可在远程数字孪生交互系统中清晰看到设备位姿、岩层结构、障碍物位置,成为保障高效掘进的“智慧之眼”。

智能布孔:可根据巷道大小及人工经验生成布孔方案与模板,通过雷达扫描的虚拟作业面进行布孔显示,根据定位移动至目标孔位,大幅降低操作人员技能门槛,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和操作便捷性。

(布孔系统界面)

(远程辅助对孔界面)

 

极简操作,降本增效利器

IGO向导式交互系统:系统自动显示孔位坐标,根据孔位信息引导操作人员精准完成对孔,对孔后通过一键自动作业即可完成钻孔,培训0.5小时即可轻松上手操作,3小时即可成为熟练工,解决矿山“对孔难、严重依赖人工经验”的掘进痛点。

矿信通互联:搭载自主研发的“矿信通”数据融合边缘计算设备,支持无网络环境下的设备与平台间数据中继。通过“一碰传”功能,实现井下作业面无缝数据传输。该设备兼容多接口、多协议,已通过华为矿鸿认证,保障通信安全与可靠。

 

自主作业,实现智能掘进

《目录》强调的“作业数据智能分析与反馈、作业参数动态优化”,在创远装备上已是成熟功能。

设备可根据预设位置,通过井下定位自主导航至工作区,并自动调平机身。随后开始自动钻孔,并依托多传感器数据实时识别矿岩,依据岩性动态调整钻进参数,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稳定作业效率。

 

(贵州紫金项目胶囊仓中操作)

 

实践案例:用常态化运营数据说话

 

创远智能化掘进台车的价值,源于实实在在的常态化运营数据:

贵州紫金:平均每个炮孔作业时间为1.5分钟,2.5小时便能完成一个端面的作业;获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推荐;

 

(贵州紫金项目)

 

新疆大明矿业项目:依托iDOS4.0智能作业系统,通过快速建图定位、智能布孔规划和高精度臂架控制三大核心技术,实现穿孔作业智能化。系统基于预设孔网参数,自主完成空间坐标解算和臂架轨迹规划,单次定位即可实现群孔精准凿岩穿孔作业。同时,基于鸿蒙数据存储和数据连接底座,实现鸿蒙设备和移动终端互联互通,助力矿山运维管理更便捷,获《新闻联播》关注报道。

(新疆大明矿业项目获央视报道)

 

展望未来:持续引领智能化

《目录》的发布,是对创远高新等先行者实践的肯定,更是行业全面智能化加速的号角。创远高新将以此为动力,持续深化技术迭代,重点突破深部矿山、薄矿脉等特殊场景的应用难点,让“少人化、无人化”掘进作业从“创远的常态化”走向“行业的标准化”。

 

下期预告:聚焦《目录》“立/天井掘进智能机器人”,深入解读创远高新在天井安全高效掘进方面的技术成果与应用实践。敬请关注“创远高新”微信公众号,看智能科技如何让矿山施工“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智能”。

上一篇: